註釋
蝗螽(huáng zhōng):指蝗蟲。
蕃滋(fān zī):繁殖生長。
殄滅(tiǎn miè):消滅。
芃芃(péng péng):茂盛。
奄忽(yān hū):突然。
隴畝(lǒng mǔ):田地。
卒年(zú nián):度過一年。
修省(xiū xǐng):勤政。
坐視(zuò shì):袖手旁觀。
螟(míng):指螟蟲。
玩愒(wán kài):輕忽。
翻譯
捕蝗詩示尚書郭敦
[明]朱瞻基
蝗蟲雖然微小,卻給人們帶來了大麻煩,問題並不在於細微。
它們的繁殖生長十分迅速,要消滅它們卻並不容易。
正值秋天,莊稼已經長成,鬱鬱蔥蔥,各種莊稼都茁壯成長。
人們正盼望着豐收的到來,卻突然蝗蟲來襲。
它們危害莊稼的幼苗和根莖,更不用說葉子和穗了。
傷心啊,田地上的莊稼是人們生計的依託。
一旦被蝗蟲吞噬殆盡,人們又如何度過這一年呢?
上天仁慈,怎麼會讓人民受此災禍?
我們政府豈能懈怠,坐視人民的災難?
古代有詩歌來除滅螟蟲,也有方法來捕捉蝗蟲。
解決問題和預防問題,古人的智慧早已有所準備。
拯救人民免受水火之災,讓我們不要輕忽大事。
賞析
這首詩是明朝皇帝朱瞻基寫給尚書郭敦的一首捕蝗詩。詩中描繪了蝗蟲肆虐的場景,表達了對蝗災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困擾和危害的擔憂之情。詩人通過對蝗蟲危害的描述,呼籲政府勤政愛民,不可輕視災害,同時也提到古人對付蝗蟲的方法,表達了對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智慧。整首詩語言簡練,意境深遠,表達了對人民生活的關懷和對災害的警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