↑点上面蓝色小字丨关注共你饭清真欢迎转载,但请注明出处!
第一次走进清真餐馆,就盯上了一道名字独特的菜肴——“炮糊”。等菜一端上来,油声滋滋,香气氤氲,白色鲜香的葱丝与金色酥嫩的羊肉相得益彰,再配上芝麻火烧,尝一口,味道焦香,简直美味至极。我这才明白,原来这“炮糊”的名字来源于被反复爆的羊肉噼啪作响,略带焦糊味。这道清真菜“炮糊”的前身原是老北京同聚馆“馅饼周”的名菜“爆羊肉”。当年,“馅饼周”在同聚馆门口支起爆羊肉的铁铛,用劈柴作为燃料,营业时边用铁铲搅动肉片边敲铁铛,羊肉的香味伴着丁零当啷的声响招揽了不少顾客。“爆羊肉”选的都是肥瘦相间的羊后腿肉切成薄片,吃的顾客只需买上一份肉,葱丝则全是免费。然后在铛烧热后倒入香油,再放肉片、姜末、醋、料酒、酱油及虾油等调料,一边烤肉一边放葱,可以细嚼慢咽,吃得既热闹又美味。
要说“爆羊肉”怎么又演变成了“炮糊”,那就得说说老北京著名鼓书艺人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刘宝全了。每当在大栅栏的三庆戏院唱罢大鼓,刘宝全都喜欢拐个弯儿到煤市街的爆羊肉摊点前,边吃爆肉边与朋友聊聊天。刘宝全是名人,朋友多,又喜欢跟人天南地北地聊天,因此买的爆肉总是来不及吃掉。他就让伙计把爆肉拨到铛边热着,慢慢地边聊边吃。这爆肉就在铛边被小火一直催着,把汁水吐出来又吸进去,吸进去又吐出来,反反复复几番,就熬成了色泽油亮、肉质酥嫩、略带焦香的新品种,刘宝全只吃了一回,便爱上了这种自创的新品“爆羊肉”。
“馅饼周”的当家发现了这点之后,动动心思,就推出了这道改良的新菜肴——“炮糊”。“炮糊”一经推出,不仅因为滋味独特香美而广受欢迎,更因为刘宝全的名人效应而很快扬名京城。
淡淡的焦香,丝丝的焖香,细细品尝,不腻不膻,柔中有韧,羊肉与葱丝在与牙床、舌间亲密接触后,愈嚼愈美,满口留香。嚼着嚼着你就悟出“炮糊”这道菜的真谛就如同儒家的中庸之道,正在糊与不糊之间。
图文素材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共你饭整理编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